知的探险
写这方面的情况,用文言的表达形式,应该以“初”
开篇,即回到大学时期的接近尾声。前面已经说过,其时
文史方面是推重考古。在这样的学风的影响之下,单说我,
也是把考证看作大学问,并认为,要想在学术方面出人头
地,就应该努力写几篇像样的考证文章。但这很不容易,
一方面要熟悉古文献;另一方面还要有逻辑头脑。为了名
和名的利,不得不勉为其难。记得还拟了题目,排在前面
的是《九鼎考》。未着手,或开了头而进行迟缓,总之八
字还没有一撇,心里忽然起了大波澜,是反躬自问:“弄
这些究竟有什么意义?”问这个问题,是来于一种玄远的
感觉,......
知的探险
写这方面的情况,用文言的表达形式,应该以“初”
开篇,即回到大学时期的接近尾声。前面已经说过,其时
文史方面是推重考古。在这样的学风的影响之下,单说我,
也是把考证看作大学问,并认为,要想在学术方面出人头
地,就应该努力写几篇像样的考证文章。但这很不容易,
一方面要熟悉古文献;另一方面还要有逻辑头脑。为了名
和名的利,不得不勉为其难。记得还拟了题目,排在前面
的是《九鼎考》。未着手,或开了头而进行迟缓,总之八
字还没有一撇,心里忽然起了大波澜,是反躬自问:“弄
这些究竟有什么意义?”问这个问题,是来于一种玄远的
感觉,我们活着,置身于“人生”之中,总应该先弄明白
人生是怎么回事。或者说,人生问题是切身的,九鼎问题
是身外的,就算作治学吧,也应该先近后远,甚至说先急
后缓。何以这个时候会想到“急”?或者有如“其耆(嗜)
欲深者其天机浅”,也竟是来于“天命之谓性”?我是直
到现在也想不明白。
不能明白的事,不想它也罢。只说有了这想弄明白人
生是怎么回事的求知欲望之后,就真是“尽弃其所学而
学”。首先要知道的是到哪里去请教,求得答案。得病乱
投医,师范学校时期念过一些所谓进步的书,像是常提到
世界观,也许可以充当名师吧,于是找政治经济学一类书
看。可是不久就失望,因为讲的是如何求得富厚安定,而
不问富厚安定有什么价值。这味药不成,改为自己设想离
生命更近的。记得读过心理学(包括变态心理)的书,人
类学的书,生物学的书。就我的所求而言,三种有个共同
的缺点,是有如一切科学知识一样,所讲乃“是”什么,
不是如此这般有什么意义。比较起来,生物学还有些启发
性,它使我看到一种顽固而普遍的现象,是乐生,甚至到
万不得已的时候还是不肯放弃生命。这就会使我想到一个
问题:何以会这样?接着还想到一个更为深远的问题:如
此乐生,有没有什么意义?自己没有力量解答,想“乞诸
其邻”。其时一个念生物系的同学牛满江(入学比我晚一
年,后来赴美深造,成为生物学界的名人),功课不坏,
正在做孵化双卵鸡的什么试验,有一次我就问他:“生物
活着有没有目的?”他想了想,说:“除了传种以外像是
没有什么目的。”传种是延续生命的一种方式,其性质还
是乐生,所以他的答话虽然没有解决问题,却使问题更加